荷兰是个小国,也是个旅游大国,荷兰每年到访的旅客,在欧洲所有国家能排进前十位。我从德国转去法国,有人说可以顺路玩玩。我却觉得,荷兰这个国度真不能当作旅游的“过渡”。
十七世纪,被称为“海上马车夫”的荷兰,是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。荷兰地势低洼,阿姆斯特丹是建在洼地上的帝国的中心。阿姆斯特丹有90多条河、160多座岛和1200多座桥,这些构成的运河景观,既独特又别致。
荷兰当然不只有运河,还有风车、郁金香、窄开间大窗户高耸山墙的房屋,有梵高和伦勃朗,以及本地容许别处却认定违法的独特现象。本篇先从运河说起,记录见闻和感受,不让旅游成为浮光掠影。
展开剩余83%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区,网上说像威尼斯,我觉得更像江南水乡。中央河两边街,不就是河街?小河加小桥,不就是小桥流水?周庄、西塘、南浔和安昌,或者苏州的山塘街等等,都有影子。
威尼斯运河上的船,叫水上巴士,有通勤的意思。阿姆斯特丹大大小小的玻璃船、花船,穿行在运河里,功能类似威尼斯的刚朵拉、绍兴的乌篷船。在这些游船上,不看地标,只观街景。
当然街景不同,江南水乡是黛瓦粉墙,阿姆斯特丹的房子是开间小井深大,(广州也有,叫竹筒屋)山墙别致。
荷兰,还是一个自行车大国。在阿姆斯特丹,赞丹火车站外,一辆自行车呼啸着猛冲过来,眼看要撞上前面几个走路人。骑手非但没刹车,反而爆声呵斥。路人惊恐万状,四散逃开。这里要补充。站外道路是有行人和自行车分道线的。我们走在车道上,挨斥是活该,但当时情况实在危险!事后再想起,我惊讶于骑手的路怒,也惊叹于他的车技了得。
我在柏林观察自行车,发了些文字到别处平台:“柏林市政对自行车很友好,你可以到处停,随便停,还允许停得歪七歪八的。火车是可以携带自行车的,柏林中央车站有很宽大的垂直电梯,可以把车送到随便哪一层。”荷兰,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。设专门车道,在火车站外造好大的室内停车场……公共服务的到位,也宠坏了荷兰骑手,路怒,脾气比柏林大?!
欧洲坐火车每天都有收获。意大利到了站台也不算万事大吉,最后3到5分钟都会变换站台。德国你拿了“自由座”的车票,真想自由坐?不保证,反倒有可能成为车上的流浪汉。荷兰呢,买有车次的车票,站台上望眼欲穿,却永远甭想找到这个车次。
荷兰火车叫NS。车站屏幕不显示车次,只有时间和终到站,以及下面滚动的过路站。国内习惯了看车次,初来乍到,都到开行时间了还看不见车次,不让人焦急万分?
NS的做法,其实是火车地铁化。想想地铁,地铁有车次吗?错过了就等下一趟,只要看清滚动的过路站名里,有没有你要到的就行。火车地铁化,间隔时间又会长到哪里去!
欧洲坐车采用查票制,坐错了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挨罚。我们懵里懵懂,持二等座坐了红色的头等席位。
荷兰的自行车造型普通。我试了试,比较轻,用材讲究,估计价格也不会便宜。骑行好像不只是通勤,因为常看到后面架子上挂两袋子,像邮递员的那种,是物兜吧?
NS速度不快,国土就台湾那么一巴掌大,两三小时能横穿,能纵贯。外观陈旧,内部干净,座位宽敞,到站准时。地铁化,准时的“标配”不该很正常吗?
发布于:广东省融丰配资-股票的杠杆交易-炒股配资门户网-场内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