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视剧《雍正王朝》中有一段引人注目的情节:雍正继位后,在其二年便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科举考试,名为“恩科”。这场考试的主考官是当时权势滔天的首辅张廷玉的亲弟弟,张廷璐;副主考则是诚亲王允祉的亲信,李绂。在考试之前,诚亲王曾特别叮嘱李绂,若发现舞弊行为,必须立刻上奏朝廷。
为了确保试题不泄漏,雍正亲自出题,他写下三道题目后,封好信封,亲手交给了主考官张廷璐,甚至拒绝了太监代为转交的请求。这样,除了雍正和张廷璐,没有任何其他人知道考题内容。因此,在恩科开始之前,雍正和张廷璐是唯一掌握试题的人。
然而,出乎李绂的意料,在某个酒楼上,他竟然听到有人在公开兜售恩科的试题。李绂起初并未放在心上,直到考试开始,试题一经公布,他才意识到考试的内容已经被泄漏。深感事态严重,李绂立刻向主考官张廷璐报告此事,然而,张廷璐却百般阻挠,不仅不让李绂停止考试,还不允许他上奏朝廷。
展开剩余81%情急之下,李绂只能退出考场,去求助于诚亲王。然而,诚亲王却对这一事情无能为力。张廷璐不仅是首辅张廷玉的亲弟弟,而且和雍正的皇三子弘时有着亲密的关系。既然如此,诚亲王也不敢轻易涉足此事,于是他给李绂出主意,让他去找李卫。
李卫,此时刚好因为其他事务回到京城。诚亲王深知李卫是雍正最信任的“孤臣”,他对雍正忠诚不二,且有一定的兵权。李绂随后迅速前往李卫府,求得帮助。李卫在得知事情的经过后,毫不犹豫地带领五百名亲兵包围了考场,成功查出了一批舞弊的考生,也为李绂保全了性命。若李绂等到考试结束后再向雍正报告,作为副主考官的他,将无法摆脱责任。
但令人疑惑的是,李卫的兵权究竟来自何处?当时他并未担任巡抚或总督职务,而李卫所带的500名兵,显然并非“抚标”或“都标”。事实是,雍正曾在他担任皇子时,给了李卫极为特殊的权力——能够携带亲兵跨辖区办案,且不需要经过任何人同意。这项权力让李卫在京城如鱼得水,除了九门提督和顺天府尹,没人能随意调动兵力。因此,李卫手中500亲兵的权力,实际上来自于雍正对他的信任和特殊授权。
雍正即位后,尽管已经稳坐皇位,但由于朝中敌对势力依然存在,尤其是九王夺嫡的旧敌允禩集团,雍正感到朝堂并不完全稳固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雍正迫切需要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。而为了加强自己对朝廷的控制,他决定在科举考试前举行“恩科”考试。这项考试并非计划中的常规科举,而是一个临时加设的举措。雍正作为前朝的皇子,曾参与过朝政,深知科举考试中的舞弊现象,因此他决定亲自出题,亲自把试卷交给张廷璐,确保考题不外泄。
然而,张廷璐并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,反而背叛了雍正的信任,导致考试信息外泄。李绂意识到问题严重,但却未能立即得到主考官的支持。最终,李绂不得不寻求帮助,而诚亲王明确告诉他,只有李卫才能解决这个棘手问题。
诚亲王清楚李卫与雍正之间深厚的关系。李卫是雍正唯一信任的“孤臣”,其忠诚可见一斑。诚亲王深知,李卫若介入此事,必定能够顺利查出舞弊问题,不会因牵连而遭受雍正的怀疑。因此,他才大胆推荐李绂去找李卫。
李卫的忠诚源自早年雍正的知遇之恩。康熙四十六年,黄河泛滥成灾,雍正作为皇子,受命负责赈灾。在这次任务中,雍正结识了当时贫困潦倒的李卫。李卫从此跟随雍正,成为雍正的心腹。李卫深知自己从贫贱到富贵的转变,全赖雍正的提携,因此他对雍正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忠诚。
雍正登基后,李卫得到了一次机会回京述职,雍正不仅邀请他共进晚餐,还将自己的饭碗一部分分给李卫,这样的恩宠在当时几乎是独一无二的。可以说,李卫与雍正的关系,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君臣之情,堪称生死与共的深厚友情。
李卫的忠诚,在多次事件中得到了体现。例如,年羹尧因跋扈不法,被雍正处置,李卫毫不犹豫地执行了雍正的命令,甚至在事后为了雍正出气,狠狠教训了曾静等人。即便有时李卫违反了圣旨,雍正也仅仅是给予了他轻微的处罚,毕竟李卫的忠诚无可置疑。
因此,诚亲王非常清楚,李卫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处理这起舞弊事件,确保雍正的利益不受损害。李卫不仅敢处理此事,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兵权迅速行动,调查并解决问题。而李卫与雍正之间的深厚感情,也确保了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不计个人得失,力保雍正的江山稳固。
这段历史,不仅展示了李卫忠诚果敢的一面,也反映了雍正作为帝王的智慧与对身边人的深厚信任。在整个《雍正王朝》剧中,雍正与李卫的关系,可以说是值得其他历代帝王臣子羡慕的典范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丰配资-股票的杠杆交易-炒股配资门户网-场内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